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薛慧雯 通讯员 马金锐
今年以来,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扎实推进县乡两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战化运行,统筹司法行政、公安、人民法院、信访等部门协作,整合多方资源力量,构建“风险预判—精准防控—系统治理”的全链条治理体系,推动治理重心由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和前瞻性防控转型,实现平安建设工作效能的结构性提升。
以规范化建设,促进制度筑基与效能升级双轮驱动
依托“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实现“七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30家单位采取“常驻+轮驻+随驻”的弹性入驻模式,配套建立10项工作制度和6项运行机制。整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公共法律服务等工作职能,科学设置调解服务、法律咨询、分析研判等功能区,创新推行1个综合引导台统一受理,7个 部门常驻,N类力量协同的“1+7+N”工作机制。构建“三调联动”立体化协同机制,打造“全要素集成、全链条服务”的现代化解纷平台,实现调解资源集约化配置、解纷流程闭环式运行、民生诉求穿透式响应。
以专业化力量,推动人民调解与行业调解协同发
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工作理念,着力构建纵向三级联动、横向多元协同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纵向健全县乡村三级调解体系,建立三级调委会69个,实现矛盾纠纷层级过滤、梯次化解;横向聚焦重点领域,组建12个专业性调解组织,建立行业纠纷化解专家库,聘任行业领域专业专职调解员7名,并整合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等基层法治力量,选聘专、兼职调解员487名,形成“行业专家+法律骨干+基层能人”的调解人才矩阵,织密调解网络、建强调解队伍,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工作,构建“分类研判—精准分派—专业调处—动态反馈”的全链条闭环机制,切实筑牢基层社会稳定防线。
以网格化服务,实现全域覆盖与精细管理同频共振
健全完善“党支部+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按照“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程服务”原则,将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等工作职能纳入“一张网”,实现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依据城乡牧区特点,全县范围内科学划分327个网格单元,整合村“两委”班子成员、基层警务人员等多元治理力量,建立1个党组织、1名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N名兼职网格员的“1+1+1+N”网格工作队伍,全面履行“六大员”核心职能,充分发挥网格员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作用,实现网格化由粗放管理向精准服务升级,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具效能。
以智能化平台,强化数字赋能与精准治理深度融合
县乡两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与“千岗万哨”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互通、业务协同,线上的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事件,平台智能推送至线下责任部门进行处理,形成“线上预警+线下处置”的立体化治理体系,移动终端设备实现“指尖办公”,平均响应时间大大缩短。两级中心对平台受理的898件事项,实现数据动态更新、问题即时响应、事件闭环处置、全程跟进督办、后续核查回访,事项办结率达100%,平均办结时长压缩至2到3个工作日。建立“系统自动督办+线下专项督办”的双督办机制,超期事项实现动态清零,同时建立群众满意度评价机制,满意度实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