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郭佳)近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人民法院河东法庭切实发挥以保促调、以保促执作用,成功化解一起由运输费用引发的系列纠纷案件。
2024年6月,70名货物运输驾驶人通过微信小程序在某运输平台接单,承运了煤炭的运货单,他们依约完成运输义务,但迟迟未收到运输费,故将运输平台运营商和实际托运人诉至格尔木市人民法院。
格尔木市人民法院办案团队为确保70名货物运输驾驶人的合法权益,决定采用以保促调、以保促执工作思路。在收到原告提交的财产保全申请后,立即进行材料审核,并联合立案庭、执行局启动诉讼财产保全绿色通道,仅用48小时就完成了案件的全部保全工作。随后,承办法官针对被告争议的支付主体和最终支付金额多次与各方当事人沟通协调,经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数日后被告按约及时向70名货物运输驾驶人支付了运输费。
该系列纠纷案件的集中化解,不仅有助于同类运输合同纠纷未提起诉讼的驾驶人得以在同一调解框架内妥善处理纠纷,还实现了从“一案结”到“多案解”的良好效果,更为执源治理端口前移打造示范模板,将保全这一督促解纷的“硬措施”与调解这一解纷的“软手段”相结合,让人民群众以最小的司法成本实现最好的诉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