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雷洁)3月24日,记者从青海省民政厅获悉,五年来,省民政厅强化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1300余家,有效防范社会组织领域重大风险。
省民政厅立足登记管理机关法定职责,强化综合监管效能,实现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通过建立线上+线下常态化投诉举报机制,健全完善全省数据联通的社会组织信息系统,提升社会组织数据质量,每年公开共享社会组织信息约3万条,畅通社会监督渠道。累计归集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失信信息800余条。制定《青海省社会组织行政处罚工作指南》,综合运用撤销登记、吊销登记证书、注销登记和限期整改四种措施,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1300余家,依法予以170家社会组织撤销行政处罚,推进低效无效社会组织出清。
同时,围绕行业性、公益性、服务类等重点领域,从追求“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发展转型,培育新型社会组织1000余家,持续优化社会组织结构布局,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领域广泛、类别丰富的社会组织体系。通过教育培训、项目推荐、孵化基地扶持等方式,全面落实公益性税前捐赠扣除资格、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等税收优惠政策,惠及社会组织47家,培育党建、综合示范、引领乡村振兴、行业自律等品牌建设联系点26个,培育社区社会组织6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