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张文秀 通讯员 吴晓娜
近期,海东市平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针对长期规避执行的异地被执行人展开为期10天的“开春破冰”专项执行行动。执行团队兵分两路,辗转陕西和四川两省,累计行程8000多公里,用“执行利剑”破除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障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深刻内涵。
召开会议
为确保专项行动顺利进行,平安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长胡亚宏精心组织,召开了执行工作部署会。会议对涉及陕西省、四川省两地的未执行完毕案件进行了系统筛查,并结合被执行人位置信息和财产线索,确定了40余件纳入专项活动的案件名单。由两名副局长分别带队,分赴陕西省和四川省查找被执行人、核实财产线索,开展现场调查,确保执行工作有的放矢、精准发力。
西安小组由执行局副局长杨小强带队,一行4人乘火车直奔陕西省西安市。抵达后,执行干警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白天走访调查,查找被执行人下落,晚上整理线索、约谈当事人,制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经过数日的连续奋战,西安小组成员找到1名涉及务工人员工资系列案的被执行人,经过执行干警多次耐心劝说,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11起案件的执行案款,共计56501元。此外,该组执行干警还对9起案件的财产线索进行了核查,并对2起案件的被执行人经营地进行了现场调查,对2起案件中被执行人在第三人处的债权进行了核实,为下一步执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了解情况
与此同时,由执行局副局长马海玉带队的四川小组也在马不停蹄地展开行动,一行人驱车途经甘肃省,奔赴重庆市、四川省等地,查找被执行人、核实财产线索、调查取证。面对被执行人住所地分散、山地乡村道路居多以及天气降水频繁等困难,执行干警制定周密计划,科学部署人力和警力,做到应查尽查、应找尽找。不漏掉一个细节,不放弃一个线索。大胆创新工作思路,认真梳理被执行人信息,为进一步提高执行完毕率、执行到位率再冲一次、再拼一次。
在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执行小组在被执行人所在地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协助下,传唤1名拖欠务工人员工资的被执行人至村委会。起初,被执行人以其工程款未到位为由,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执行小组决定在旺苍县对其采取司法拘留的强制执行措施。经执行小组不断释法说理,被执行人最终通过其亲属缴纳案款20395元,该案全部执行完毕。
10天时间,四川小组行程超过3000公里,先后驱车查找了14名被执行人,其中自然人12名,法定代表人2名。现场调查了13起案件,在被执行人住所地的村“两委”、社区公开栏张贴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到当地市场监管局、房产局、车管所、银行等地查询了被执行人财产线索。
结款
面对执行干警不放弃的执行精神,部分被执行人当场履行了义务,部分被执行人主动联系申请人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还有部分被执行人主动联系承办法官提交了书面的还款承诺。
据统计,此次“开春破冰”专项执行行动共查找被执行人17名,核查财产线索4条,约谈当事人及次债务人7人,执结案件17件,执行到位金额达24.2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执行干警们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他们的行动不仅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更切实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此次“开春破冰”专项执行行动不仅彰显了平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的担当精神和专业素养,也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的信任感和满意度。今后,平安区人民法院将继续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