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祝嘉忆 摄
登记投诉事项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雷洁 摄
直播采访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祝嘉忆 摄
辨别食用油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陈文雯 摄
讲解知识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祝嘉忆 摄
向律师咨询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祝嘉忆 摄
关注公众号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祝嘉忆 摄
扫码关注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祝嘉忆 摄
发放宣传资料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祝嘉忆 摄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雷洁
3月15日,西宁市中心广场热闹非凡,2025年青海省“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现场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在一场文艺汇演中正式拉开帷幕。
当日,《青海法治报》记者来到活动现场,法眼工作室实时直播现场活动,让手机那头的观众也能感受到现场的热闹。
记者看到,活动现场各相关单位、部门和部分行业协会、企业设置了宣传点,工作人员热情满满,深入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价格法等与消费者权益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为消费者提供咨询服务、受理消费者投诉,引导消费者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你好,去年我花6200元买了全车保护膜,后来我去取车时发现门店贴膜的师傅把我的车玻璃刮花了,我去问了4S店,说维修费要1600元,但是门店只愿意退贴膜的钱,不愿意赔偿车玻璃的损失,我该怎么办?”
“你在这边登记一下,如果有材料可以先提供给我们,明早我们会有工作人员联系你,你反映的问题需要到现场进一步调查。”在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设置的现场咨询、投诉展位前,工作人员正耐心回答群众的咨询。此外,青海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西宁市消费者协会等单位,也在现场接受消费者的咨询并提出指导意见。
“我也知道遇到消费纠纷时应通过12315热线投诉,但因为投诉后还有一系列程序,比较麻烦,有的时候只好忍气吞声。今天可以现场咨询、投诉,我一下子咨询了四五个问题。”市民王女士说。
省市场监管局12315受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关康说:“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是‘共筑满意消费’。当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问题时,可以通过12315热线、12345政务服务热线转办、微信、支付宝小程序或手机App等方式进行投诉举报,此外,还可以通过来访、来函等形式投诉举报。有关行政部门自收到投诉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告知消费者处理情况。”
“大米要看色泽和外观,买油时可以观察油的透明度、色泽等。”在青海省粮食局展位前围观着不少人。为提升消费者鉴别米、面、油产品质量的能力,工作人员摆放了一些样品,耐心细致地为大家讲解优质米、面、油的鉴别技巧,通过直观的对比和专业的讲解,让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青海省计量检定测试院展位前,工作人员耐心为群众讲解家用燃气表、水表等在首次安装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鼓励群众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找检测部门上门检测。
记者注意到,活动现场,各银行准备了内容多样的宣传手册,工作人员为参与活动的群众认真讲解老年人金融消费、洗钱与反洗钱、金融消费者权益、存款保险等方面的知识,向大家宣传正确的金融消费理念。
青海银行城西支行工作人员贾如斌告诉记者:“此次活动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也让我有机会直接与消费者面对面交流,解答他们的疑惑,传递金融知识,增强他们的金融反诈意识,也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市民张女士表示:“今天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假冒伪劣商品的展示让我印象深刻。以后购物时一定会更加小心,遇到问题也会勇于维权。”
市民李先生则对服务咨询环节赞不绝口:“我觉得现场咨询环节特别有用。前段时间我买了一个电子产品,用了没多久就坏了,商家一直推脱责任。今天咨询了相关工作人员,他们很专业,解答了我很多疑问,还告诉我怎么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已经退休的王阿姨说:“我平时买东西不太注意小票和保修单,今天听了相关工作人员的讲解,才知道这些凭证有多重要,以后一定会保存好购物凭证,遇到问题也能有据可依。”
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波表示:“‘3·15’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对我们工作的检验和鞭策。在此,我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来,携手共筑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市场经济秩序。”
据了解,2024年,我省市场监管部门聚焦民生消费重点领域,以整治虚假宣传、违法广告、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为重点,扎实开展了40余项执法行动。通过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消费需求、增强消费信心;通过加强监管执法和专项整治,持续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开展消费创建活动,便利消费方式,改善消费体验,进一步营造公平有序、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全年累计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21万余件,办结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