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薛慧雯
“法官,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陪我们熬这么久,我们的事情终于解决了。”近日,化解一起婚约财产纠纷后,双方当事人对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拉面巡回法庭承办法官说道。
近年来,为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工作,化隆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拉面巡回法庭功能定位,发挥多方联动作用,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近日,拉面巡回法庭联合化隆县司法局德恒隆乡司法所、德一村村委会组成联动调解小组,从法理、情理等多方面入手,成功调解一起婚约财产纠纷,多方联动化解“彩礼风波”。
拉面巡回法庭受理此案后,承办法官通过查阅卷宗,发现被告在外地经营拉面馆,为便于诉讼,承办法官通过电话主动沟通了解案情。后被告因家庭琐事回到户籍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法庭及时开展调解工作,深入了解双方的诉求和矛盾焦点,但双方当事人一见面就争吵不休,调解一时陷入僵局。
一纸判决易,解开心结难。承办法官在了解到原、被告对彩礼返还数额分歧较大,多次为彩礼返还事宜发生争吵,为避免日后因此积怨引发更大矛盾纠纷,遂当即联系了解案情的德恒隆乡司法所工作人员及德一村村干部,采取“背对背”的调解方式,分别与双方当事人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
在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和特邀调解员向双方当事人释明了民法典中关于彩礼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梳理利害关系,德恒隆乡司法所工作人员及德一村村干部结合村规民约、风俗习惯、双方过错程度等提出参考性意见。经过调解,双方当事人终于放下成见,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当场退还原告彩礼款共计13.5万元。
签完调解协议,履行完彩礼款已经是20时许。看着当事人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承办法官说道:“感谢你们双方的配合,矛盾纠纷才得以顺利化解。”
未熄的灯光照亮整个法庭,也照进了每个当事人的心里。让“服务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是践行“如我在诉”理念最直接的体现。今后,化隆县人民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通过“线上法庭”“夜间法庭”等便民服务,不断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将调解贯穿整个审判环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