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驻村更驻心 情洒振兴路

——海东市平安区公安局驻村工作队工作纪实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3-05 11:45:16 来源:

       从海东市平安区公安局驻村干部杨建辉在洪水泉回族乡永安村的扎根奉献,到平安区公安局驻村工作队在洪水泉乡沙义岭村的务实创新,这些鲜活的事例共同绘就了一幅党建引领、产业赋能、民生改善的乡村振兴画卷。

党建引领聚合力 

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杨建辉初到永安村时,发现党组织凝聚力不足、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杨建辉深知,只有建强基层党组织,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为此,他与驻村工作队协助村党支部书记规范组织生活,创新开展“主题党日”“田间党课”等活动,让党员在田间地头学习政策、讨论村务,带头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环境整治等工作。村民们纷纷感慨:“以前开会是读文件,现在党员带头干实事,村里的事大家更愿意参与了!”

这一经验在沙义岭村同样得到深化。沙义岭村驻村工作队在第一书记辛青波的带领下,协助村党支部建立流动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定期回访并督促学习,确保党员“离村不离党”。通过政策宣讲、趣味活动、联姻党支部慰问脱贫户等举措,增强了党组织的号召力与凝聚力。永安村和沙义岭村的实践表明,党建引领不仅是方向指引,更是行动引擎,只有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才能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入户走访 本文配图由平安区公安局提供

产业赋能谋发展

激活乡村经济新引擎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杨建辉在永安村因地制宜,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与农产品加工。他深入田间地头,挨家挨户走访调研,了解村里的资源优势和村民的发展意愿。经过反复考察和分析,初步确定项目范围,与村“两委”商议研究确定发展项目,力争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增加村民的收入。村民王大姐激动地说:“以后打工就在家门口,日子更有奔头了!”

沙义岭村则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通过防返贫动态监测,确保全村人均收入达15611.5元,增速11.23%。同时,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申报到户产业奖补6900元,支持脱贫户发展特色种植。推动“雨露计划”惠及3名大学生,为乡村长远发展储备人才。

夯实基础惠民生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寒冬时节,杨建辉经多方沟通协调,为永安村村委会办公楼安装了空气能取暖设备。带领村干部争取专项资金,带领村民投工投劳,完成部分水泥路翻修,让“烦心路”变成“幸福路”,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李大爷感慨道:“现在的马路宽阔平坦,心里踏实多了!”

沙义岭村同样将民生改善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全村无住房安全问题,适龄儿童零辍学。为有劳动能力脱贫户积极争取公益性岗位,帮助脱贫户稳定增收。此外,驻村工作队积极推动环境治理,入户走访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真正将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永安村和沙义岭村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的底色是民生幸福,只有办好群众关心的“小事”,才能成就乡村发展的“大事”。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张文秀 通讯员 卢晨

倾情奉献暖民心

架起党群连心幸福桥

驻村工作,核心在“驻”、关键在“情”。杨建辉用脚步丈量永安村的每一寸土地,炎夏指导抗旱保收,寒冬为孤寡老人送棉衣,协助村“两委”开展为民服务工作,更是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让村民掌握技能、提升乡风,村庄里的笑声多了,人心齐了。

沙义岭村驻村工作队则以“结对认亲”活动架起党群连心桥,工作队员深入村民家中聊家常、解难题,为脱贫户送去生活用品,为贫困儿童送去学习用品和书本。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妇女的精神生活。这些点滴行动,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凝聚起共建家园的合力。

杨建辉的故事,是千千万万驻村干部的缩影;沙义岭村的实践,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注脚。今天的乡村,党组织强了,产业兴了,村庄美了,村民富了。然而,乡村振兴仍需久久为功。

下一步,永安村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探索集体经济新路径;沙义岭村将深化政策宣传、加强班子建设、推动民生提质。


(编辑:杨琳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