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薛慧雯
“2024年以来,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标对表、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县域医共体建设步伐加快,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月28日,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端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医疗服务更便捷
“我如果身体不舒服,就在家庭医生线上平台中说明,不一会儿就有医生上门服务,真的太方便了。”家住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香达镇的巴毛老人说。
巴毛老人所说的家庭医生线上平台是香达镇中心卫生院建立的院内家庭医生服务平台和健康管家系统,旨在为群众实时提供线上预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服务过程中,患者或其家属可在手机上随时查看检验结果、健康管理信息和健康指导处方,同时还为行动不便、没有交通工具的出入卫生院患者提供无偿接送服务。如今,该平台已覆盖约4万人,签约率达100%,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也被评为“2024年中国家庭健康守门人”团队入围案例。
截至目前,我省共建有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536个,拥有各类基层卫生人员24432人。在不断提升基层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建设、设备改造升级和人员培训的同时,大力开展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系统建设,全省共579家医疗机构接入应用平台,涉藏六州386家医疗机构平台应用实现全覆盖。切实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健全、更有效。
医疗运行更紧密
“2019年,我们在两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基础上,纳入疾控机构、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立了‘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健康管理’三位一体的健康服务共同体,推动医防协同融合,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医疗均质化。”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副县长丁莹介绍道。
这是我省在全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中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我省先后出台了《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青海省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等重要政策文件。
并在省级层面细化医保总额付费管理、人员统筹使用、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一主十辅”政策措施。截至目前,全省39个县共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46个,各医共体持续推进“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全省8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每周至少3个工作日有1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临床医生值守门诊服务。同时,加强对口援青、对口帮扶、“组团式”帮扶、青南支医、环湖支医工作,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183个,全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医疗人才更强劲
全省招录479名2023届大学生乡村医生全部到岗并纳入编制,完成65名2024届大学生乡村医生招聘工作。全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95.1%,村医队伍中持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人数占34.42%……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在全面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的同时,积极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培训项目,年内培训乡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539名,其中中(藏)医骨干460名。并落实基层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提高县乡两级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在村卫生室工作期间,我要走到村民、村集体中去,为村里的老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积极组织村民体检。”来自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镇卫生院刘家寨村的乡村医生牛世林对记者说:“通过举办慢性病、传染病、妇幼保健等主题的健康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身边的案例为村民普及健康知识,让村民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
持续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能力。如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为高原地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群众健康获得感显著增强。今后,青海省将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健康青海建设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