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本网动态】用心用情用力为民服务——记者实地探访海南州同德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2-16 17:10:39 来源:

文/图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陈雪薇

绕过九曲黄河第二湾,就来到了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近年来,伴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矛盾纠纷也在不断增加。同德县人口分散,社会治理难度较大,矛盾纠纷也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特点。因此,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在回应群众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就显得愈发重要。

现场讨论


为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工作,2023年7月,同德县在多元化“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基础上,整合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等资源力量,成立同德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立足本土特色,推动群众矛盾诉求化解,积极探索司法为民举措,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10月22日,记者来到同德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探寻他们成功调解矛盾纠纷的“密码”。

10时,来到综治中心的时候,记者看到院子里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职能部门的30多名工作人员正准备出发。

此前跟记者约好接受采访的同德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多杰才让急匆匆地告诉记者:“实在不好意思,我们临时要出去处理一起草山纠纷,咱们的采访能晚些吗?”

“我们能跟你们一起去吗?”

“当然可以。”

实地勘测


于是,记者跟随多杰才让一行出发。车上,多杰才让介绍道:“我们今天要去解决的这起草山纠纷牵扯到唐古镇哈夏村、那仁村的7户牧民,大家为了草山边界的划分总起冲突。今年5月,他们在村民调解委员会进行了调解,但没过多久就又起冲突了,所以我们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工作人员组成了一个调解组,去看看情况。”

经历了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调解组到达目的地。一行人与纠纷中牵扯到的双方当事人汇合,带好各种勘测设备工具,从山脚出发,一路攀爬到山顶,开始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对照纠纷中牵扯到的关键点位进行勘测、拍摄影像资料和照片。每到一处,调解组都仔细勘测、细致讨论。几个山头爬下来,大约走了三四公里的山路,记者的腿都已经微微打颤,但多杰才让却说:“这样的勘测是我们的日常,习惯了就不觉得累了,况且群众的事情一刻也耽误不得,得尽快解决。”两个小时后,调解组在完成了现场勘测后一路颠簸地原路返回。

回到综治中心已经快15时了,只是简单吃了一口饭,调解组就开始在会议室对照上午采集的草山和耕地分布图及相关历史资料,召开分析研判会。研判会上,大家反复绘图、测量、讨论、分析。23时,在全面了解和掌握纠纷的详细情况,细致核对相关印证资料的基础上,调解组结合民法典等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了本次纠纷中的草山界线,确保根除潜在的风险隐患。

达成共识


第二天一大早,调解组就邀请本次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前来听取草山划分建议。整个调解过程中,调解组在尊重历史、立足现实,以法律为准绳,以民俗为借鉴的原则下开展工作。在有利于矛盾双方当事人生产生活、社会大局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以双方当事人的生活实际情况为根据,通过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的方式,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法治和道德层面的教育。调解人员通过法与理的耐心疏导,就双方存在的草山边界争议提出合理的调解建议。最终,在记者的见证下,双方当事人各让一步,达成共识,签订协议,印下象征和睦的手印并相互献上哈达。

调解成功后,调解组成员比矛盾双方当事人还开心:“在办公室里了解情况不如到现场走一走,到现场才能找到完美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我们新时代政法干警的担当和作为,也是我们为民服务的一种情怀。”

通过整整两天的观察以及跟随体验,记者似乎已经找到了同德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成功调解每一起矛盾纠纷的密码——用心用情用力为民服务。

分析研判


据了解,同德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一厅一堂一站一所五平台十二室”功能布局,实现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处、公共法律服务、诉前调解等“多平台”向“一中心”转变,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形成高位推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良好局面。自成立以来,已圆满解决220余件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复杂矛盾纠纷,如历时长达56年的草山地界争议、26年的草山确权纠纷等,为当事人减少经济损失2800万余元。

(编辑: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