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郭佳)今年以来,我省始终坚持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健全法治体系、拓展应用场景、提升服务质效,不断提升信用“软实力”。以信用为纽带加强与黄河流域九省(区)的协同共建,积极打造“沿黄九省(区)”“沿黄九城”“兰西城市群”信用体系联盟,在信息共享、监管共为、场景互认、品牌共铸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今年4月,青海、甘肃、陕西、四川、宁夏、山西、河南、内蒙古、山东九省(区)信用中心签订了信用联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成立了沿黄九省(区)信用联盟。我省作为黄河源头地区,积极响应并通过实际行动推进黄河流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诚信青海”建设深度融入“沿黄九省(区)”信用联盟,在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信用标准互认共用、诚信品牌共建共享、信用工作协同联动等方面持续加强与沿黄九省(区)的合作,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通过建立完善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信用积分和信用报告互认共用、探索建立跨地区的联合奖惩工作机制、打造区域性信用服务产业基地,共同打响黄河流域城市信用品牌。今年4月,兰州、西宁两城市围绕守信激励、跨区修复、疑点协查、协同管理等具体工作狠抓协议落地见效,签订兰州、西宁两市推进“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税务部门跨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了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修复“一次提交、两地通办”,为A级纳税人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受理”,在税收违法案件稽查协查中共享疑点数据,提升办案质效。
同时,海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协商,草拟了协同共建兰州—海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于年内正式签署。协议签署后,两市将通过建立轮值会议制度、设立联络处等方式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推动信用数据资源跨区域高效流动,信用服务事项跨区域高效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