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抬物纹彩陶盆、舞蹈纹彩陶盆、永乐款铜鎏金观音菩萨立像,三件“镇馆之宝”让青海省博物馆成为“端午”假期青海旅游的新晋网红打卡地。
6月8日,青海省博物馆展厅内人头攒动。跟随讲解员来到青海历史文物展馆内双人抬物纹彩陶盆前,就可以看见青海省博物馆的标志。“青海省博物馆的馆标,创意就来自于这件文物上的图案。”讲解员介绍说。
彩陶盆的内彩主体纹饰是四组双人抬物图案,每组两人面对面,背微弯,两腿分立,两臂前伸共抬一圆形物。四组人像间以横竖条纹相隔,下面饰以五条弦纹。“整幅画面形象生动,线条流畅简练,很多学者认为,它生动地勾画出了远古先民共同劳动的景象,是远古人类文明的真实写照。”讲解员介绍,该文物出土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的宗日遗址,宗日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址。
青海历史文物展厅展现了青海地区自史前直至近代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多元的地域文化特色。游客沈小姐来自浙江嘉兴,这次青海之行,青海省博物馆是她的最后一站,在这里,她进一步感受到了高原文化的别样魅力。
“青海的自然风光和浙江大不一样,我一直很向往。这次疗养旅行,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青海作为目的地。但我们的行程安排比较紧张,只是大略地感受了青海的生态自然之美。在青海省博物馆,我想进一步了解青海的人文历史,希望有机会再来青海感受江源之美。”沈小姐告诉记者,她专门在小红书上查看了青海省博物馆相关攻略,但是比起攻略里提及的必打卡的“镇馆之宝”,她反而对“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更加有兴趣,排灯、皮影、青绣这些颇具青海地域特色的展品,让她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青海。
要了解一座城市,没有比当地博物馆更好的去处。打卡逛博物馆,让游客对当地历史文化有了整体性的认知。如今,“到博物馆看文物”已成为旅游新风尚。据了解,目前,省博物每日的参观量接近4000人次。
在省博物馆,文化体验热度不减,文创产品热销走俏。省博物馆通过积极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用文创产品建立与游客之间的连接,让古老的文物重焕生机。彩陶盆造型的文创雪糕,藏八宝元素的书签、“镇馆之宝”坐镇的冰箱贴、颇具青海特色的明信片和纪念币……这些文创产品深受省内外游客的喜爱与追捧。
“我买了冰箱贴和明信片,很有青海特色,打算带回去给朋友做礼物。”来自江苏的游客韩琳琳说,青海省博物馆的集章活动,非常有意思,每个场馆会有一两个盖章机,章与明信片正面相对应,逛完所有场馆可以集齐九个文物章,拼起来是青海省博物馆的代表文物。
据青海省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自6月1日起,省博物馆延长免费开放时间,延时开放至晚上9时,让市民和游客能够有更充足的时间参观博物馆,了解大美青海。“为更好地满足省内外游客参观的热情和需求,省博物馆将根据客流量安排免费讲解场次。同时,还将加快志愿者招募,增加公益讲解场次,进一步提升展览、讲解、服务等环节,实现博物馆与游客的‘双向奔赴’。”
(来源:青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