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张弢: 甘当幕后 “就业红娘”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23 16:57:43 来源: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雷洁

走进青海省人才交流中心服务大厅,总会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在接听电话、答疑解惑。记者见到她时,她面带笑容,话语亲切。一说起为别人介绍工作,她总有说不完的话,她就是青海省人才交流中心就业服务部部长——“就业红娘”张弢。2019年从事就业服务工作以来,她化解了无数失业者的心结,帮他们重拾信心、从头再来。张弢曾被评为全省“岗位练兵明星”“最佳风采选手”“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治竞赛优秀选手”“全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等。

架起就业“金桥”

2004年,张弢开始接触人力资源市场工作。作为窗口单位的服务人员,她每天会接待许多办事群众。在刚入职的那几年,如何与办事群众沟通,如何更好地提供服务,成了张弢每天必修的功课。有时她也会遇到难题,“有的群众遇到着急要办的业务,说话可能带有情绪,有好几次我都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头深呼吸几下,然后继续沟通。用人单位不了解我们的业务,我们便走访一家家企业,给他们讲市场就业优质服务项目……”谈起一路走来的艰辛,张弢眼中闪着泪光,但语气异常坚定。

“选择实干就是选择责任和担当”,这是张弢经常给大家说的一句话,也是她日记本第一页最上端写给自己的话。打开她的手机,映入眼帘的是一长串的求职工作群。每天,她的手机信息提示总是不断。咨询者有刚毕业的“00后”大学生,有赋闲在家的宝妈,有还想再打一份工的退休人员……张弢总是第一时间回复大家的问题,想办法帮他们寻找适合的工作岗位。

“这个岗位离你家不远,方便你照顾老人”“这个企业条件不错,还有五险一金,工资待遇也可以,你觉得怎么样”“你在那儿工作怎么样,工资按时开了吗”……从开始做这项工作,张弢便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求职者,真心诚意为供求双方服务。

“我把他们当朋友,朋友来找你帮忙,肯定要尽力。”采访中,张弢的这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

有一次,一名中年男子来到就业服务大厅,他焦急徘徊却始终没有上前咨询。张弢上前与他交流,他指指自己的耳朵再摇摇头,原来他是一名聋哑人,张弢赶紧拿出纸和笔,把要了解的问题写到纸上。

“你是要找工作吗?”“是。”“想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呢?”“出力气的活。”……张弢通过纸笔为他讲解政策、提供合适的岗位信息、教他怎样利用微信求职。

做求职者贴心的“娘家人”

关爱、细心、大度,是同事们对张弢的评价。张弢带领团队通过拓宽渠道、搭建平台,为各类群体就业创造条件。其中一些成功就业、创业的求职者还成为励志典型,形成了示范效应,带动了更多求职者实现就业。

几个月前,一名全职妈妈来到就业服务大厅寻求帮助。她今年36岁,大专学历。8年前,为了照顾年幼的女儿,她选择做全职妈妈。如今,她想重返职场,但是由于多年未工作,求职时,她四处碰壁。在仔细了解了她的经历后,张弢帮助她优化简历、分析求职优势和劣势、教她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最终,她成功应聘到一家企业做人事专员。

为给求职者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张弢总是多方奔波,不知不觉间成了求职者最贴心的“娘家人”。

创新方式助就业

“让求职者少跑腿,让用工方多受益”一直是张弢的工作追求。为此,她所在的就业团队专门开辟了方便快捷的“指尖就业”“网上推介”等便民就业渠道,她带领团队创建50多个求职群,每天不间断发布用工信息,让求职者足不出户实现“家中就业”。同时,开展“直播带岗播不停”,每日通过青海省人力资源市场微信视频号、“支付宝生活号固定播”助力求职者与用人单位通过网络实现“云端洽谈”。

如今,青海省人力资源市场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就业人员近15万人次,登记用工企业用户3000余家。

“现在我们的线上平台已经成为省内岗位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深受广大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信任。”张弢说。


(编辑: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