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王小婷:做那束照亮他人的光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13 11:02:59 来源: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张小娟

她如一株格桑花,顽强坚韧,身上有一股一往无前的拼劲儿;她勇于担当,遇到棘手案件,敢于摒弃惯性思维,找到解题良方;她追求卓越,总是不怕困难,想办法解决问题。她就是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王小婷。

从一名普通的基层检察干警成长为全国模范检察官,面对荣誉,她鞭策自己:为了群众满意而努力,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2022年7月,记者初见王小婷,刚大病初愈的她面色有些苍白。“检察事业如同一道光照亮了我的生活。我也要变成一束光去照亮他人,要不然对不起胸前的检徽。”王小婷的这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至今难忘。

今年2月,再次采访王小婷时,她看起来活力十足,言语间尽显以匠人之心守护检察初心的本色。无论是民生领域案件,还是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她总是想尽办法克服种种困难,调查核实,努力还原事实真相。

认真办公


察微析疑     不放过任何疑点


王小婷向记者聊起2021年办理的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当年7月,王小婷翻看公安机关移送的张某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案案卷时,眉头紧锁。

“非法捕捞这么多水产品,不可能一人所为,是否还有其他犯罪嫌疑人”“如果是一人犯案,为何车上还配有对讲机”……为了解开心中的疑点,王小婷仔细阅卷,反复推敲证据,根据犯罪嫌疑人供述及案发之前的微信聊天记录、案发时犯罪嫌疑人乘车经过的监控摄像头拍摄的视频、公安民警在运输水产品车辆中查获的对讲机等细节,她确信还有其他人参与非法捕捞。

王小婷立即与公安机关沟通,通过详细论证案件细节、深入分析证据材料、全面论证推理过程,对未作认定的犯罪事实和人员进行分析研判,发现6名遗漏的犯罪嫌疑人,同时追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事实。

办案民警再次提审张某。在完整的证据链面前,张某低头认罪,供述还有其他人参与非法捕捞。

同年11月24日,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公诉,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经审理后,法院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分别判处7名被告人有期徒刑1年零4个月至拘役5个月不等刑期。附带民事部分达成民事调解协议,确认各被告人承担修复生态环境增殖放流费用,并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

“我们在审查起诉阶段充分利用附条件量刑建议,以一审判决前是否达成赔偿等条件和基准,有针对性地提出量刑建议,适用认罪认罚向法院提起公诉,最终7名被告人在庭审阶段通过庭审直播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并承担放流77955尾鱼苗的损害赔偿金87309.6元。”王小婷谈到办案结果时,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王小婷在分析案情时,总是会对案件事实、适用法律、逻辑推理等进行反复斟酌,那股精细劲儿,就像是一名做细致活的‘绣花匠’。”同事们对王小婷的办案态度无不称赞。

“公诉人在法庭上需要说服的不仅是法官,还有当事人、辩护人、旁听群众,以及直播镜头背后成千上万的观众。”王小婷的一番话,让记者感受到了出庭能力不但是公诉人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专业素质厚积薄发的集中体现。

从检10年,王小婷办理案件400余起。她重视每一起案件、每一次庭审,熟练运用法律、法理、情理,结合案情要害,分层次阐述争议焦点涉及的理论问题,强化司法办案中的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作用。

参加公诉


如我在诉    传递司法温度


尚未成年的卓玛(化名)幼年丧母,生父不知所终,是她的外婆将其抚养长大。卓玛先天智力发育迟滞、无法站立,外婆每日给她泡药浴、按摩,才让她能正常行走。因家庭困难,卓玛智力发育迟滞未能及时获得治疗。她还因为这个缺陷遭受了他人侵害。

“零下27摄氏度的冬日里,卓玛仅穿着一件单薄的衬衫。外婆说要省钱给卓玛看病,不能乱花钱。”为此,王小婷每次看望卓玛时,都会给她买件好看的衣服。

王小婷作为刚察县人民检察院未检检察官,在审查案件时,联合妇联工作人员、心理咨询师积极对卓玛和外婆开展心理辅导。努力终见成果,一言不发的卓玛愿意和王小婷交流。通过王小婷的专业履职和用心呵护,卓玛脸上重绽笑容。

“办理案件时,我注意到卓玛属于智力发育迟滞儿童,在当地普通学校就读对她来说非常吃力。”王小婷决定通过“司法救助+社会救助”的方式帮助卓玛。由于我省尚无法进行智力方面的鉴定,王小婷就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带着卓玛前往陕西省进行智力发育情况鉴定。专业机构经过鉴定,确认卓玛系智力发育中度迟滞未成年人。拿到鉴定结果后,王小婷及时将此司法救助线索移送控告申诉部门。在审核通过后,刚察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时间向卓玛发放了司法救助金,并与妇联、民政部门沟通协调为卓玛办理了残疾证。此外,王小婷还积极与当地教育部门协调,将卓玛转到特殊学校就读。

王小婷通过青海省人民检察院未检部门得知卓玛每月还可以领取1000多元的孤儿补助金,便向民政部门移送相关线索,并联合妇联等部门持续跟踪监督落实。

“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我们既要让每一个被害未成年人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也要努力让每一个涉罪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王小婷带头成立刚察县人民检察院“百人百场”法治宣传小组,打造“格桑花”未检工作室,聘请15名未检“观察员”作为未检工作的咨询团、智囊团,为基层未检综合履职提供强有力支撑。2022年以来,共办理涉未成年人审查逮捕案件20余起,审查起诉案件30余起。

记者了解到,“格桑花”未检工作室成立以来,针对家庭教育缺失,发出海北州首份汉藏双语督促监护令;针对法律意识淡薄的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涉案未成年人,联合妇联、教育等部门开展临界预防,帮助其树立法律信仰;针对遭受侵害的未成年被害人,联合当地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引导其走出困境;针对因案遭受心理创伤,却因家庭困难无法得到医治的未成年被害人,积极帮助其申请司法救助金。在王小婷和同事们的细心爱护下,一个个“问题少年”走过风雨,迎来晴天。

陈述公诉词 图片由王小婷提供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细数王小婷办过的案件,可以发现这些案件大多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案。不忍看农牧民群众赚来的辛苦钱被骗后的泪眼婆娑,她与公安民警全力追赃挽损;不忍看未成年人一时失足毁了一生,她将教育感化挽救贯穿办案全过程……

她始终能在繁重的工作与人格的自我完善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书记员、内勤、检察官、部门负责人“一肩挑”,此外还主动承担党建工作、扫黑除恶、打击养老诈骗工作。王小婷所在部门先后多次被共青团中央、最高人民检察院,共青团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检察院评为“青少年维权岗”、青海省检察机关公诉工作先进集体、海北州检察机关案件质量先进部门。

一线检察官离基层最近,和群众最亲,要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司法温暖和检察温情就在眼前。

“面对检察工作,有舍我其谁的担当和精益求精的匠心,一定能够善作善成;面对群众诉求,将心比心,依法用心用力用情,一定能够得到认同。”采访的最后,王小婷坚定地说。


(编辑: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