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陈文雯
在西宁市湟中区土门关乡上山庄村,你总能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或深入群众家中,详细了解生产生活情况;或行走在田间地头,宣传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政策;或在小广场上摆开桌凳,召集村民谈心谈话,耐心细致倾听群众的心声……走出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走到群众身边,这是他驻村以来忙完村务工作后的规定动作。他,就是西宁市公安局派驻土门关乡上山庄村驻村第一书记赵瑜。提到赵瑜,无论是村干部还是驻村工作队员都对他夸赞不已:“赵书记事事都为村民着想,村里有大小事,村民都来找他。”村民也夸赞他“工作积极、为人谦虚”……
3月15日一大早,赵瑜就开始梳理下一周的工作,他在笔记本上写下各类需要注意的工作事项。“温大姐家的户口有一点问题需要向户籍民警咨询、盘点各项优惠补贴政策、组织开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讲……”这是赵瑜每天的常规工作。如今的赵瑜,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做起事来得心应手。
初见赵瑜,精神抖擞、声音爽朗、办事利落。
2018年3月,西宁市公安局党委决定,派赵瑜进驻上山庄村,担任第一书记。“我从警14年来,一直做刑侦工作,这让我养成了雷厉风行的工作习惯,现在,把节奏慢下来,面对群众,我有些不习惯。”赵瑜对记者说。“但组织派我来干这个工作,我就一定要干好。”
“我出生在西宁市湟中区,融入农村,和群众打成一片对我来说不是难题,但我一直从事刑侦工作,‘三农’工作经验几乎为零。既然当了驻村第一书记,就要为群众着想,我每天都在思考,自己能为群众带来什么?怎样才能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是我想得最多的问题。”谈起自己初来驻村时的想法,赵瑜对记者说。为了尽快进入角色,赵瑜坚持每天走访入户,走访了全村共151户582名村民,他写了大量工作笔记和驻村心得,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老人院里欢乐多
作为一名老刑侦,赵瑜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他发现村里的老年人,一般不会待在家里,基本上都在村里的晒台上。他们时而聊天,时而望着远处发呆。发现这一情况后,赵瑜了解到,原来村里的年轻人常年外出务工,没有儿女相伴的老年人生活单调、精神孤独。对此,赵瑜暗下决心,他要为村里的老年人做些什么。
“村里一共有101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闲暇时无处可去,就只能去晒台。”为了让上山庄村的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赵瑜决定建设上山庄村老年活动中心。但是,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的资金从哪儿来?筹建前的第一道难题摆在赵瑜面前。联系投资企业、宣讲国家政策……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6月,在赵瑜的多方努力下,一家爱心企业为上山庄村捐资240万元,修建老年活动中心。竣工后的老年活动中心有日间照料室、活动室、读书室、休闲室、理疗室等。此外,相关部门还不定期请专业养老机构人员,免费为老年人理发、按摩等。
75岁的张爷爷始终忘不了第一次去村里老年活动中心的情景。活动室、读书室、休闲室、理疗室,眼前的一切,让他惊喜不已。“儿女在外务工,我们在家无事可做。在老年活动中心,所有人都认识,大家一起看报纸、打扑克牌,真的很好。”张爷爷说。
老年人平时在这里下棋、拉家常。遇到困难,大家互帮互助,就像一个大家庭,有了精神慰藉,实现了不离家、不离亲、不离群。让老年人安心,让子女放心。
小事情里温情多
“赵书记,我就知道你还没走,等等我。”当日中午时分,赵瑜结束了上午的工作准备吃午餐,刚走出村委会大门,就见到村民温兴存边跑边喊。
“赵书记,我家户口的事儿,您帮我问了吗?我还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需要哪些材料,我写到纸上,你有时间过来取。”
记者上前询问温兴存,赵书记怎么样时,温兴存笑呵呵地说:“大家都把赵书记当成自家人,有问题找赵书记,绝对没错。”他一边说,一边竖起大拇指。
群众的事无大小,每件小事都要当作大事来办。要主动作为,把这些事干好,干到群众心坎上。这是赵瑜心中的准则,也是他对驻村工作队员说的话。
去年,赵瑜在开展常态化走访入户时,在村民小丽(化名)家中看到她愁眉不展。赵瑜突然想起来,小丽前不久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她是不是因为学费的问题发愁。当赵瑜问小丽是不是这个原因时,小丽点点头。原来小丽的两个哥哥在外地上大学,母亲又患病在家,一家五口的生计和两个哥哥的学费的重担,压在了父亲一个人肩上,小丽既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又渴望大学生活。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赵瑜及时为小丽申报了“雨露计划”,并联系爱心人士捐款1万余元。当赵瑜将此事告诉小丽和她的父母时,小丽对他说:“原本,我想通过知识走出山村,但家中情况特殊,我不想让父母为难,在您的帮助下,我终于圆了大学梦。等毕业后,我也要像您一样回到村里,为大家服务。”赵瑜对记者说:“农村出个大学生不容易,优秀青年都想出去闯一闯,这也间接导致农村人才匮乏、后继无人的情况较为突出,怎么培育好后备人才队伍,就成了我们的一道难题。通过这件事,我深刻认识到,驻村干部既要让群众增收致富,更要培养出更多肯奋斗、愿回村的‘文化人’。今年开始,我们将结合《青海省村级组织后备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和《西宁市村级后备人才“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办法》,注重从源头储备培养接续力量,每年从集体经济收益中拿出3万元设立奖学金,资助考上大学的孩子,让每一名学子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让更多能人回乡创业,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帮年轻人找工作、为滞销的蒜苗找销路、帮村民卖土鸡……基层工作没有什么大事,都是一些事关群众房前屋后、柴米油盐的小事。驻村以来,赵瑜坚持实干担当、扑下身子、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始终将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强大引擎。在这波澜壮阔的征程中,驻村第一书记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肩负时代的使命,承载农民的期盼,为乡村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