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法案故事

“熊孩子”玩游戏 花了几千元

作者:郭佳 发布时间:2024-02-18 13:04:56 来源: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郭佳 实习生 吴筱媛

手机支付的普及,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给一些家长带来烦恼。

游戏的世界充满诱惑,孩子很容易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稍不留神就给游戏“大方”充值。当父母发现时,钱已不知去向……

“警察同志,我的钱被孩子拿去充值游戏了,怎么办啊?”1月29日,肖军急匆匆跑到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力盟警务站求助。

“您先别着急,我们一起想办法。”在警务站值班的城西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辅警张元昊一边劝解肖军,一边详细了解情况。

原来,肖军一家人是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来西宁过年的。肖军在购买年货时,发现银行卡余额不足,一时间慌了神。左思右想后,他反应过来最近一段时间只有孩子在玩手机,钱是不是被孩子花了。几番询问,孩子都默不作声。

无奈,肖军带着孩子来到警务站。在张元昊的耐心劝说下,孩子说出了实情。原来,肖颂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放寒假时玩了一些手机游戏,为买装备等物品,花了银行卡内不少钱,具体有多少她已经记不清了,还有不少钱借给同学了。

了解情况后,城西公安分局特巡警大队民警立即通过游戏官方网站找到了公司的联系方式,与工作人员协调此事。但工作人员表示,肖颂的游戏账号已完成了实名认证,选择的支付方式为即时到账模式,充值已到账,交易已完成。如需要退款,则要提供各种佐证材料。肖颂在游戏中的消费记录有几十条,金额共计5000多元。民警第一时间联系游戏平台官方客服申诉,考虑手机操作有难度,民警便帮助上传相关证明材料及填写退款说明,不断跟进退款进度,最终成功完成申诉。

“非常感谢你们,退款已经全部到账了!”对于张元昊帮忙挽回损失,肖军激动不已,表示以后会好好教育孩子,不让她沉迷游戏。

无独有偶,2012年出生的吴丽也于近日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城西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报案。吴丽在玩手机游戏时,遇到一名游戏好友。这名好友称扫码可以免费领取皮肤,并发送了一个二维码给吴丽。吴丽扫码后,显示扫码异常,如不解除风险,其父母将面临坐牢5年、罚款8万元的风险。随后在对方“客服人员”的引导下,吴丽下载了屏幕共享软件,并使用母亲的微信向对方转账,共计转账3190元。接到报案后,办案民警立即调查取证,向游戏公司申诉。

2月1日,记者采访办案民警时,民警作出提醒,寒假期间,家长给孩子使用手机需谨慎做到“一管二限三保密”。

一管:加强对孩子在使用手机、社交软件上的监督与教导,多向孩子普及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知识,讲解有关游戏、QQ、微信、网购等诈骗手段,告诫孩子在没有家长陪伴的情况下,不乱点小广告,不点不明链接,不要沉迷于网络,不乱买游戏装备,不乱扫二维码,不提供微信支付码。

二限:对孩子使用手机进行一定的约束,支付任何费用须经家长同意,并由家长进行操作,尽量不要让孩子自己操作。

三保密:不要将支付密码等信息告诉孩子。

(文中当事人姓名均为化名)


(编辑:李毛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