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群众“心上事” 她的“上心事”

——记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陈燕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8-31 23:49:57 来源:


“陈法官,谢谢!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孝敬老母亲的。”看着原本针锋相对的曾家三姐弟有说有笑,将古稀之年的老母亲送回家,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陈燕感到很欣慰。

这是一起因遗产继承引发的赡养纠纷案,三姐弟认为父亲的遗产分配不公而互生嫌隙,相互推诿,都不愿意赡养年迈的母亲。无奈之下,曾母起诉至法院。此案经过陈燕多次调解,最终有了圆满结局:老人老有所养,姐弟们重归于好。

真挚的感谢,如愿的结局,这是陈燕尽心尽力解纷、力求弥合裂痕化解恩怨的一个剪影。


凡事离不开一个“勤”字


1997年,陈燕进入玉州区法院工作,先后被安排到仁东人民法庭、玉林人民法庭担任书记员。记录庭审、装订案卷、核稿、送达文书……书记员的工作琐碎繁杂,陈燕从不厌倦,甘之如饴。

因为工作年限不够,陈燕未能参加1999年法院内部最后一次法官资格考试。要想实现法官梦想,她必须通过自2002年开始举行的国家统一司法考试,而这是一个难度极大、通过率极低的考试。

参加了几次司法考试仍旧没考上,陈燕打算放弃了。

“你不考司法考试,就一直当书记员,开庭的时候坐在前面,而越来越多年轻同志通过考试当上法官,坐在你后面,你有何想法?”玉州区法院名山人民法庭庭长陈斌曾与陈燕在玉林法庭共事多年,深知她不是轻易说放弃的性格,反问道。

也正是对这个问题的反复思索,陈燕重拾满腔干劲。“我头脑没有别人聪明,学习和工作全靠一个‘勤’字,用过的教材和习题垒起来有一人高,反复看、反复练,直到考过为止。”陈燕说。

心怀梦想,就会有排除万难、坚定前行的动力。从2004年开始,7年考了5次,陈燕终于在2010年顺利通过了司法考试,于2012年正式成为一名助理审判员,开始独当一面办理案件。

之后,陈燕还被安排到玉州区法院立案庭、速裁中心等部门,开展立案、信访等工作。“负责接待涉诉信访当事人的工作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法官肩上担子的重量,也认识到调和纠纷、化解矛盾,及时回应群众合法合理诉求的重要性。”陈燕说。

“1+2+3+4,如何能大于10000?”

2019年3月,玉州区法院在玉林法庭成立家事案件审判中心,大力推进家事审判改革。时任玉林法庭副庭长的陈燕被委以重任,带领2名法官助理负责办理玉州区法院管辖的家事案件。

建立专业化的家事审判团队和审判场所,落实最新的家事审判制度,完善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时间紧、任务重,陈燕带领团队一边向优秀法院学习经验,一边筹建家事审判场所、制定家事审判工作方案、设计制作家事审判宣传资料,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2+3+4,如何能大于10000?”采访中,陈燕突然抛出一个问题。察觉到记者的疑惑,她浅笑着解答:“按照数学逻辑,这个问题没有办法找到答案,而按照办理家事案件的逻辑,这个问题的答案至关重要。”

家事审判这些年,勤于思考、善于探索的陈燕总结出独具一格的工作方法——“1+2+3+4>10000”家事审判工作机制,1是建立一站式多元化解工作机制,2是将柔性调解和刚性审判两者相结合,3是用心、用情、用法做好家事审判工作,4是实现父子相依、夫妻相爱、手足相亲、家庭和睦,守护万家灯火。

为家长里短而奔走,在荏苒岁月里坚守,以温情司法守护万家灯火。

“她工作起来,经常会忘记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认真负责、执行力强、有担当!”玉州区法院政治部主任陈平说,陈燕身上有很多令人佩服的特质。

因工作能力突出,陈燕于2019年10月被任命为玉林法庭庭长,今年3月晋升为玉州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不信“清官难断家务事”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是,陈燕偏不信这句俗话。

“办案时经常看到夫妻反目成仇、孤独老人哭泣哀求、懵懂孩童无助哭喊,这类案件落笔裁判很容易,但修复裂痕很困难,我们尽量多做调解,帮助他们找回昔日的和谐美满,至少体面分手、好聚好散。”陈燕说。

“家事调解很‘费’嗓子,每天要说很多话,嗓子都哑了,但是家事案件调解比判决更利于矛盾纠纷化解,更有利于社会和谐。”在陈燕看来,审理家事案件要注重解开矛盾双方的心结,弥合亲情、化解矛盾才是家事审判的最终目标。

“慈乌反哺、老莱娱亲,你们扪心自问,没有母亲给予的生命,没有母亲不求回报的照顾,你们能长到这么大吗?”

“你们个个都说工作忙、收入低,相互推诿责任,置年迈的母亲于不顾,这如何说得过去?”

2020年9月4日,在一起赡养纠纷的巡回调解现场,兄弟四人并排坐在一起却又“各有心事”,面对他们互相推诿的说辞和态度,陈燕深感痛心,向他们提出锥心之问。

年过八旬的谢奶奶本应是儿孙绕膝、安享晚年,但行动不便、经济困难的她却因赡养问题将子女告上了法庭。

陈燕在了解案情后,考虑到此案系家事案件,判决不利于化解母子之间的矛盾,于是决定以巡回庭审的方式,到当事人家中调解案件。

认真听了双方当事人的意见之后,陈燕从法与理的角度入手,引导双方相互让步、相互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调解方案以及赡养方式建议。最终,四兄弟就各自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并对赡养母亲的方案达成了一致意见。

判有定法,调无常规。在调解案件时找准突破当事人对抗情绪的切入点、平衡点,用审慎和专业传递司法温度,以真情和行动为当事人着想,用耐心和诚心去化解积怨,是陈燕调解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为家事审判一线的女法官,我们在每一起案件中多一分耐心和理解、多一分倾听和沟通,就能帮助一对对夫妻破镜重圆、一对对父子冰释前嫌、一个个孩子健康成长……这是家事审判的重要意义所在,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陈燕说。

既求“心悦” 更求“诚服”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些当事人遇到家庭矛盾闹上法庭,很多时候只是希望法官给“评评理”。常年在一线办理家事案件的陈燕,总能精准地判断案件的基本走向,恰到好处的评理,让当事人回归理性。

抽丝剥茧皆遵法,推心置腹都是情。陈燕始终牢记任职誓言,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积极回应人大代表关切,用心用情办案解纷,把群众的“心上事”变成自己的“上心事”。很多经她办理的案件,当事人走进法庭时或焦虑、或无奈、或愤慨,走出法庭时总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2021年7月,陈燕曾办过这么一件“非典型”的共有纠纷案件,牵扯4代人、6个家庭之间的恩怨纠葛,18名当事人关系僵持,矛盾突出,转继承、代位继承、法定继承相互交织,牵连多起潜在案件。

1995年,陈老伯因病离世,留下一处房产,其孙子小陈居住其中。2016年,此房产被征收,获得拆迁补偿款22.5万元。陈老伯的继承人因拆迁补偿款的分割问题产生争执,因此诉至法院。

第一次开庭时,陈燕在庭审调查时发现,陈老伯的继承人并未全部在案,于是宣布休庭,并要求作为被告的小陈提供其他继承人的身份信息,以便追加必要的共同诉讼当事人。

被告拒不配合,原告尽其努力亦未能提供遗漏的当事人信息,双方因为诉讼不愿沟通,案件办理遇阻。经过一番调查,成功追加了4名当事人。终于,应当参与诉讼的18名当事人全部在案,案件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

但到了第二次开庭时,小陈因不想面对原告,缺席了庭审,仅派代理人参加。为了实质性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庭审后第二天下午,陈燕前往小陈家里,了解其真实想法。

“爷爷生前一直和我们一起生活,并且房子是我父亲出资购买,登记在爷爷名下。我不愿看到亲人之间相互争夺,希望能以爷爷的名义设立基金会,将这笔钱用在公益事业上,这也是纪念爷爷最好的方式。”几经交谈,小陈说出了心里的想法。

“这是他的个人意愿,我们都不同意,这笔钱必须分割。”陈燕把小陈的想法向原告转达,但原告坚决不同意,调解无法继续。

数次遇阻,陈燕并没有灰心,而是迅速转换方式,根据事实证据和当事人诉讼请求,依法作出判决,并及时跟进征收款的执行情况,防止另生变故。当得知各当事人均已拿到相应款项,这起长达5年的家庭纠纷全部解决,陈燕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既求“心悦”,更求“诚服”。“办案过程中,法官以诚待人,把法理、情理融入审判全程的各个环节,即便不能得到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认可,至少能赢得一份尊重和信任。”陈燕深有感触地说。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2019年以来,陈燕带领的玉林法庭家事审判团队共审理办结家事案件2000多件,调撤率达50%以上,审判质效指标位居玉林市两级人民法院前列。玉州区法院家事案件审判质效不断提升,呈现高结案率、高调撤率、高服判息诉率的良好态势。

文/图均据《人民法院报》


(编辑:何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