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青海海东乐都区:让“山地”变“宝地” “粮田”变“良田”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1-25 12:54:13 来源:青海新闻网

初冬,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黄金时期。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的尕扎村、杨家山村、李家台村等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机械隆隆作响,开槽机、挖掘机等施工机械在工地里来回穿梭、轮番作业,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我们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经开工,总任务是144.03公顷,涉及321户农户,目前已平整土地112公顷,计划12月底前完工。”尕扎村党支部书记李春合说道,尕扎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着,经过统一规划、平整,高标准农田雏形已现。

乐都区尕扎村村民祁善存告诉笔者,尕扎村发展畜牧业的人比较多,牧草需求量非常大,以前村里的土地分散、道路不通,很多土地被撂荒,冬季牧草需要从外地购买,成本很高。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不但有效解决了多年来土地利用的问题,而且机械化作业更方便,为今后增产增收带来有效的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高标准建设让“山地”变“宝地”,让“粮田”变“良田”。乐都区寿乐镇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利用当前施工黄金时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来年的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据寿乐镇副镇长林承寿介绍,寿乐镇尕扎村、杨家山村等村地处浅山地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开展之前,这里的很多山地因碎片化且又贫瘠、灌溉难度大、施肥比例不好把控等原因,长期被撂荒,不仅难管理还浪费了土地资源。现在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实现“小田改大田”,将零散化、交错化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恢复耕种,确保每亩田地都能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

“我们村引进了养殖大户,我把30多亩土地流转了出去,还能在养殖大户这里务工,每年土地租金和工资加起来有2万多元的收入呢。”尕扎村村民祁永才说,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以前农户种植的田块大小不一且分散,机械作业难度大,主要靠人力和畜力。如今,土地流转整合,地平整了、路畅通了,种地就更省事了。

“山地”变“宝地”,心中似蜜甜。随着土地流转整合力度的不断加大,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一块块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甜头,也从土地上看到了新的希望。

2022年,寿乐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533.41公顷,涉及8个村,总投资1565万元。截至目前,共建成高标准农田366.67公顷,项目已完成70%。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土壤改良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相继实施,确保了“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基础,真正实现“粮田变良田,农民乐开颜”。

据了解,近年来,乐都区把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提升粮食产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筑牢维护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2011年至2022年乐都区累计投入资金6.91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1933.33公顷。

(编辑:杨琳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