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说说“攒劲东达”新故事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1-21 10:29:29 来源:西海都市报

  这几天,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的党员活动室、田地里、村民的家中,经常能见到党的二十大代表、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党支部书记牛生有的身影。从北京参会回来后,牛生有没有一刻停歇,穿梭在单位、社区、村庄,面对面、点对点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到基层党员和群众心中。

牛生有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图片由海晏县委宣传部提供

  好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初冬时节的东达村,虽然室外天气有些寒冷,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东达村村民围坐一圈,等待牛生有为他们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他们期盼能有更多的惠民信息。

  “牛书记,赶快给我们讲讲这次去北京参会的收获和见闻吧。”“你说说,党的二十大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消息?”……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有些迫不及待。

  牛生有从文件袋里拿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和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的学习心得。

  牛生有说:“我们要把耕地守好种好,保护耕地可是咱们的根本啊。更要把乡村产业搞活,让村庄环境变美、文化活动变丰富,让村民腰包鼓起来,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攒劲’形象,继续讲好组织攒劲、产业攒劲、人才攒劲、生态攒劲、文化攒劲的‘攒劲东达’新故事。”

  宣讲中,牛生有以生动朴实的语言,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给村民,并从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生态保护等方面作了阐述,把党的惠民政策讲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听着牛生有的宣讲,大家很激动。村民朱发祥说:“因为党的好政策,我们靠着养殖过上了幸福日子,听了牛书记的宣讲使我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怀,我们也更有信心将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这几天,为了扩大宣讲面,丰富宣讲形式,牛生有还充分利用农村大喇叭广播向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共同规划东达村未来发展的新蓝图,让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遍千家万户。

  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

  “我们村以前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甚至流传着‘东达东达,不是霜冻就是雹打’的说法,‘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危房危墙多、村庄脏乱差’是昔日东达村的真实写照。”东达村党支部副书记朱世红介绍。

  东达村的变化,还得从2013年说起。那年,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东达村要拆旧建新,整治村容村貌。凡是达到“新建三间砖瓦房、面积45平方米”条件的,政府每户补助1.8万元。自己不用掏钱就能修院建房,村里人谁也不信还有这样的好事。

  村党支部成员深知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每人主动认领2户,党员认领1户,挨家挨户上门去讲政策、摆事实,引导群众先拆后建。这样做的效果显而易见,原先村里的土墙、土坯房、土巷道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砖房和砖墙。

  “村子还靠‘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把5公里村道铺上了水泥,直通到各家大门口。家家户户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路灯休闲广场一应俱全,一改往日破落的土庄廓样,变成了人人喜爱的新农村。”牛生有说。

  如何让村子富起来?2015年,东达村激活本村资源:发展蘑菇种植,田地进行集约化管理,成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合作社。在技术人员的支持和努力下开始栽培食用菌杏鲍菇,经过一年时间,试种成功。

  食用菌栽培是东达村培育的新兴产业,而养殖业则是东达村的支柱产业。

  针对村庄牲畜养殖环境差,村民增收难的问题,牛生有结合实际提出建设养殖大棚,实现生产区和生活区相分离的意见建议。说干就干,不到一年时间,20座大棚顺利建起,养殖小区建成使用,养殖户纷纷进入养殖区,逐步实现生产区和生活区相分离,舍饲养殖规模扩大了,村庄环境也变好了。

  养殖业有了起色后,牛生有又提出借鉴邻村做法,将全村约259公顷土地交由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托管种植,种地的事交给合作社,村民腾出手来搞养殖或外出务工,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经过三年的实践证明,村集体产业发展在“念好牛羊经”的同时“念好土地种植经”,实现了集体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和增加收入的双赢目标。

  2017年,昔日闻名全县的贫困村彻底摘掉了穷帽子,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2021年,东达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万元,成为全县响当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干净整洁的东达村(资料图)。图片由海晏县委宣传部提供

  绘就“攒劲东达”新蓝图

  产业发展有盼头,村民生活有奔头。如今,东达村踏上乡村振兴的大道,村里的环境变好了,群众的收入提高了,腰包也鼓起来了。

  “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铺上柏油路,出门就有公交车,村庄环境好了,家家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自来水拉到了炕头,液晶电视、滚筒洗衣机、双开门冰箱、电灶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说起这些年的变化,东达村村民汪满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年,汪满成靠养羊、安装电焊手艺提高收入,他还是村里有名的种植能手。2019年,大家推选汪满成和另外3名种植能手负责村集体合作社,托管全村266.67公顷土地,集约化种植经营。

  说起这几年的变化,东达村脱贫户朱发祥和妻子更是满心欢喜:“我们一家人脱贫摘帽,过上了好日子,这一切都得益于党和政府、村委会、联点帮扶单位对我们家的帮扶,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会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跟着牛书记努力养好牛,让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村里家家户户都跟着牛书记搞养殖,一户人家每年的收入少的有八九万元,多的有十几二十几万元,都是党的政策好啊,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作为一名党员,我将不忘初心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为东达村的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东达村团支部书记、致富能手靳有德说。

  “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准确把握目标要求,以经济发展、群众增收为落脚点,真抓实干。我们要进一步落实好、细化好今后五年的乡村振兴规划,制定更加符合东达村情民意的‘三大’产业规划,不断把‘三大’产业做强做细做到更优,打造具有东达特色的绿色牛羊养殖、青稞油菜种植,并发挥好东达村生态管护员职责,使今后的东达村真正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牛生有说。

  记者手记:振兴乡村描绘美好蓝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集体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实施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车头”强不强,往往影响着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的发展,只有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凝聚起实施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从东达村的变化,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年来,村党支部在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村各族群众,围绕怎么拔掉“穷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村子越来越美,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一业兴百业旺,这让我们看到“乡村振兴+”打开了乡村蓬勃发展的新空间。发展产业多样化,振兴村集体经济,东达村因地制宜富民强村,实现了集体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和增加收入的双赢目标,广大村民也在乡村振兴中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编辑:杨琳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