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沈晓琛 整理报道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第112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走进我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走近可敬可爱的铿锵女警,一睹戒毒女警英姿飒爽的巾帼形象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李婧:恪尽职守向阳而行
李婧,青海省多巴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医疗中心四级警长。
作为戒毒人民警察,她始终朝气蓬勃、向阳而行,听党话、跟党走,时刻不忘入警时许下的铮铮誓言,秉持“党性在我心、落实在我行”的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个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体现在日常作风和工作实践中,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
作为医务工作者,不论在司药、护理工作岗位,还是在检验、治疗具体操作中,李婧都恪守医疗设备操作规程和医嘱,认真执行“日常消杀、科普宣讲、三查七对”等基本医疗制度,恪守救死扶伤的职业操守,不断提高戒毒人员的健康水平。从医14年来,从未出现一起治疗护理责任事故。
面对戒毒医疗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她紧扣所党委对疫情防控工作相关决策部署,积极发挥医疗专业优势,高度关注疫情,在所领导的指挥下,精准分析研判,迅速行动,及时做好常备药品、防护器材等医疗物资的储备和发放工作,为抗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
“我崇尚在炮火硝烟的战场冲锋陷阵的将士,在全民抗疫的战场上我也绝不做贪生怕死的逃兵。”
鲍英:默默坚守负重前行
鲍英,青海省格尔木强制隔离戒毒所生活医疗中心一级警长。
作为省格尔木强戒所唯一的医生,自参加工作以来,默默坚守基层一线,二十几年如一日,在医疗岗位上无怨无悔,努力提升医术,给戒毒人员看病开药,打针换药,工作认真负责,不耽误一个病患。尤其是在重大危机中,鲍英始终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站在一线、冲在一线。经历了2003年非典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她,用自己单薄的身体扛起了戒毒场所抗击疫情的医疗防线,日常消毒、日常巡诊、发放防护用品等,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不打折扣。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发放防护用品、联系疫情防控物资、联系疾控中心、巡诊……由于缺乏医务人员,在戒毒场所封闭值班时,大部分疫情防控工作任务落到了鲍英的肩上。不管有多累,她每日坚持背着十多公斤重的消毒桶穿梭于场所的每层建筑物、每个角落进行消毒。同时,兼顾监控中心值班工作。
由于丈夫是军人,常年不在家,所以照顾小家庭的重任也都落在了鲍英的身上。如今,听话懂事的女儿也考上了广州医科大学,继承了鲍英的光荣职业。
“为保证戒毒场所无疫情发生做出最大努力,就是我的职责!”
李玲:爱心耐心融化坚冰
李玲,青海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强戒大队四级警长。
作为党支部委员,李玲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从未因个人工作失误给集体造成损失,在党员中树立了榜样。在与同事相处时,她总是以“助人为乐、礼貌待人、与人为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
在管教工作方面,李玲不断强化业务知识学习,她始终用真情真心,送给戒毒人员无尽的温暖和感动,帮助戒毒人员成功蜕变,回归社会。她在对戒毒人员的管理教育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付诸耐心和爱心,能号准戒毒人员的“脉搏”,打开她们的“心结”,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教育措施,及时帮助戒毒人员解决问题,成为戒毒人员的知心人。对思想情绪不稳定的戒毒人员、“三无”人员等,她也会耐心倾听、正面引导,千方百计消除她们的思想顾虑,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
多年来,李玲始终恪守“奉献不言苦 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勤勤垦垦工作,踏踏实实做人,以饱满的激情践行司法人民警察的崇高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坚持。
“如果用望远镜看,每个戒毒人员都是千疮百孔;如果用显微镜看,她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
李雅蓉:沉心静气精益求精
李雅蓉,青海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办公室副主任。
参加工作以来,李雅蓉始终保持“赶考”心态,沉心静气、埋头苦干,用最精最严的工作标准,努力把一件件小事做好。办公室工作繁杂琐碎,平时早出晚归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尤其在2020年场所执行封闭执勤管理期间,当时孩子还不足周岁,在工作生活双重压力下,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毅然与同事们一同投入到抗疫工作中,不断规范办文办会办事的重点环节和关键程序,加快公文处理流程,建立相应公文流转电子资料库,优化调整档案借阅、印章使用、涉密文件复印借阅等台账簿册,起草各类工作要点、汇报材料、年终总结等文字材料,持续加强机要保密和档案管理,认真处理各项工作,确保了“零失误、零差错、零延误”。
在较好完成本职工作之余,李雅蓉对办公室的其他各项工作也是得心应手,能够协助领导将办公室纷繁复杂的工作整理得井井有条。
正是由于对工作的执着、对工作的热爱,锻炼了她的工作能力,使得她用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
“不让工作在自己手里耽误、不让文件在自己手里积压、不让错误在自己手里出现、不让单位形象因自己受损。”
王辉:沉稳干练专业专注
王辉,青海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矫治中心主任。
抗疫期间的封闭执勤给王辉留下了无法弥补的歉疚,她的丈夫因患病入院治疗,她本可以申请休假,陪丈夫手术,却因疫情的出现,不得不选择工作在前,家庭在后。
她没有向组织提起家里的困难,领导问她是否能坚持的时候,她依然坚决的回答“能!”她就是这么一个坚韧、果敢的人。她是领导眼里肯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是同事心中肯出力、善团结、愿帮忙、解难题的热心大姐。
封闭执勤以来,王辉有序推进教育矫正、心理矫治和康复训练工作,制定应对疫情教育戒治工作方案,丰富戒毒人员教育活动。针对戒毒人员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急躁等心理症状,用心做好戒毒人员的情绪疏导,引导戒毒人员书写抗疫日记,组织开展团体辅导,有效化解负面情绪。及时跟进智慧戒毒设备调试验收,并完成了80%的戒毒人员的健康测试,真正将疫情防控封闭期打造为教育矫治的黄金期,有效提升了戒毒工作成效。她认真务实、严谨高效、沉稳干练的工作作风鼓舞、激励着每一名青年民警。
“坚守和付出,才对得起这身‘警察蓝’,配得上胸前的‘党徽红’。”
汤芸:认真细致踏实肯干
汤芸,青海省多巴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医疗中心一级警员。
戒毒医疗中心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需要认真细致,还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在负责戒毒场所医疗、防疫、卫生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做好对新收治戒毒人员的入所、定期、出所体检,离所就诊、转诊、诊断评估工作并及时建立健全戒毒人员健康档案,传染病检测、筛查,药品采购、管理、发放等工作。抗疫期间,汤芸为重点病号测血压、查心率、测血糖,指导服药,对场所内环境消毒,杜绝输入型疫情发生。每天对进出人员测量体温,详细登记,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为确保场所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迅速整理宣教资料,及时向戒毒人员宣传防疫知识,发放防控知识手册,引导戒毒人员勤洗手、戴口罩,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行为习惯,从思想上,筑牢了人人防控的意识,提升了防控知识水平。
多年来,汤芸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7年场所处置麻疹疫情时,因应急处置得当,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能为抗击疫情尽自己的一份力,再累也是值得的。”
殷亚楠:柔情关爱助力新生
殷亚楠,青海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强戒大队副大队长。
殷亚楠从警10余年来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日常工作中不管多忙,每天总会抽一点时间耐心地与戒毒人员谈心交流,对有困难的戒毒人员还会格外留意。多年的谈话习惯,拉近了她和戒毒人员之间的感情,使她成了戒毒人员心中的“知心大姐”。正因如此,强戒期满的戒毒人员走向社会,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还是习惯找她。在戒毒人员不再复吸的路上总有殷亚楠默默帮教的身影,定期对戒毒人员电话回访慰问,切实了解她们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状况,为她们送去温暖,带去关爱,鼓励她们树立生活的信心。
封闭隔离执勤的命令一下达,殷亚楠第一时间申请第一批封闭执勤,交待好家中事务后,义无反顾走上岗位。从戒毒人员的思想摸排、疫情防护宣传、安防设施排查、生活区域消毒,到戒毒人员拨打亲情电话,她都一一安排,细心过问,保证疫情期间场所的安全稳定和各项防控措施落在实处。
从警10余年来,她扎根戒毒工作执法一线,多次获得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员、先进个人、个别教育能手、安全管理标兵、安全生产标兵等称号。
“使优秀成为习惯,让用心成就放心。”
赵昱:忠诚担当甘于奉献
赵昱,青海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监控指挥中心主任。
2006年,赵昱从一名军人成为一名戒毒民警。在戒毒一线,值班备勤是工作常态,节假日遇到值班干警和备勤干警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到位,她就主动放弃休息补位。有一段时间,赵昱因值班而积累的调休假多达20多天。也因工作繁忙,因公受伤的病假都没有休完,以至于留下了永久陈旧性骨折的病根。
有一次,一名新收治患有艾滋病的戒毒人员突发急症需要住院,不仅要看护,还要照顾她的起居饮食,她主动承担任务,在她的带动下其他干警纷纷放下担忧,加入到看护工作中。
2021年2月,赵昱被调整到监控指挥中心工作。面对新挑战,她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边干边总结,查找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制定整改和应对措施,促使科室风气和工作效率都发生了很大转变。
自参加工作以来,赵昱以党性为后盾,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始终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用言行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脱了军装换警服,虽然衣服颜色变了,但是军人的作风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