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吾以担当践初心

——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青海立詹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董博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8-24 14:29:43 来源:

本报记者 沈晓琛

编者按: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各条战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6月28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我省6名同志、3个集体受表彰。

表彰大会结束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采访了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青海立詹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董博俊。

人物档案:

董博俊,中共党员,现任青海省律师协会常务理事及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主任,西宁市律师协会党委副书记、会长,青海立詹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

2020年12月,被中宣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评选为2020年度“最美退役军人”。2021年6月28日,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6月30日,记者电话联系到董博俊时,刚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的他还在北京。“我做的都是最平常的工作,都是我该做的。”董博俊语气平和。看他发来的照片,完全不能相信已年过六旬。他的腰杆挺得笔直,神采奕奕。

从军营走出

1978年,董博俊从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入伍,1992年通过考试取得律师资格,1997年在原兰州军区空军法律顾问处注册,2000年退役后放弃组织安排,毅然选择了律师职业。

董博俊的父亲是一名法官,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立志要从事法律工作。如愿以偿,他成了一名从军营走出来的律师。

在部队注册后,董博俊主要从事部队普法教育、法治宣传以及涉军刑事案件辩护等工作。成为执业律师后,董博俊的从业领域随之扩大,不仅从事刑事辩护,还参与民事代理……

军旅生涯让董博俊养成了良好的品质:吃苦耐劳、勤奋敬业、服从组织、坚守规矩。这些品质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给了他莫大的帮助。如今61岁的他依然奋斗在法治建设一线,担负着西宁市律师协会的事务工作和青海立詹律师事务所的主要工作。他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就是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

目前,青海立詹律师事务所有5名律师来自军营。2018年,西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西宁市司法局在该所成立了全国首家复转军人法律服务站、复转军人法律援助站,为广大复转军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从军营走出来的董博俊,始终没有忘记部队的教育培养之恩。在退役后的20年里,但凡涉及到部队、军人的法律事务,他都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培训。他是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又有近30年的律师执业生涯。他深深地懂得,作为一名执业律师,不仅要通过良好的业务素质得到当事人和社会的认可,还要以良好的政治素养得到党和政府的认可。

以党建立所

董博俊告诉记者:“律师作为法律人,必须坚持党对律师行业的绝对领导,要以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执业能力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自从担任青海立詹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以来,董博俊始终坚持“党建立所、质量取胜”的建所理念和“忠诚于党、服务于民”的党建中心思想,秉承“守法、守德、求实、敬业、创新”的执业理念,在律所章程设置、队伍建设、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将党建与律所管理、重点业务工作、律师培养、律所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

将党建工作与律所管理结合起来,以党建促所建,明确律所党支部职责,成立党支部合伙人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确保党支部的决议和工作顺利展开,从而实现“以党建促所建”的党建工作目标。

董博俊始终坚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仅爱岗敬业,还十分重视社会担当和政治担当。2007以来,董博俊曾先后担任西宁市政府、海东市委市政府、西宁市城北区委区政府等政府部门及60余家事企业单位的法律顾问,为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一名法律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身为青海省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他坚持党建引领,把律师职业当作自己毕生热爱的一项事业去拼搏,努力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服务。

携大爱前行

2007年,董博俊代理了一起务工人员讨薪援助案。临近春节,7名外省来青海的务工人员要不到劳务费。董博俊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与发包方多次沟通,最后通过法院协调,赶在节前将近12万元劳务费交到了务工人员手中,温暖了大家的心。

凭着对社会公义的执着追求和对法律的忠诚,多年来,在律所代理的刑事案件中,每年都有无罪辩护成功的案例,董博俊被业内同行称为“牛劲十足的铁嘴律师”。

董博俊十分重视刑事辩护工作,他常说:“一个无罪的人被判有罪,一个罪轻的人被处以重判,不仅会影响当事人家里几代人的生活,更会影响司法的公信力,最重要的是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我的愿望和其他司法工作者一样,就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董博俊经常帮助困难群体,困难群体因经济原因或维权意识薄弱,往往在诉讼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身为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的董博俊认为,理应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帮助困难群体去伸张公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要做一名好律师,首先要做一个有品德的好人。”从业多年,董博俊关注困难群体,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同时,多次深入街道、社区、军营、学校、厂矿企业免费开展法治宣讲,还组织律所进行扶贫帮困活动,积极捐款捐物、捐资助学。近十年来,不仅组织同乡为家乡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捐资近百万元修建了一座希望小学,本人也捐资助学近10万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带头捐款5000元,为“留守儿童”捐赠爱心书包等,他的爱心善举受到了慈善协会、教育行业等多个部门的好评。

这就是董博俊,一位不忘初心的退役军人,一位业务精湛的“铁嘴”律师,他把党员的优良作风同奉献社会的赤诚之心融于行动,走到哪,腰杆都挺得笔直。

图片由董博俊提供

(编辑:何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