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今日时评

法制网评:坚持法治为民 筑牢网络安全制度防线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9-22 17:11:31 来源:法制网

法制网特约评论员 周望

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于9月14日至20日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工作顶层设计,有效治理网络空间乱象,为保卫人民群众信息安全筑牢防线,取得了一系列瞩目成就。其中,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识。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网络安全治理最可靠的保障。当今世界,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互联网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和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国就确立了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思路,在法治轨道上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法治网,全方位推进网络安全法治建设。

坚持以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指导。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作为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谋划推进网络安全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坚持法治为民的治理理念。法治为民,即“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法治领域的实践要求和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国家网络安全工作要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要“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治理体制机制。2014年,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互联网工作。中央网信办统筹协调,各地网信机构逐渐建立。2018年,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升格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

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法律制度和治理体系。2016年11月,网络安全法颁布,这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首部基础性、框架性、综合性法律。2020年5月28日通过的民法典明确对个人信息、数据、虚拟财产予以保护,并设专章规定“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等制度,以及263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也在近年先后发布。截至目前,以网络安全法为核心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网络安全“四梁八柱”基本确立。

网络安全法治化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为保障人民群众信息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筑牢了制度防线,促进了安全和发展在法治轨道上齐头并进。

一是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国多部门联动,依法整治网络谣言、打击网络犯罪、整治违法违规“自媒体”等方面成效显著。2019年,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一年来,用户量大、与生活关系密切、问题反映集中的千余款App得到有效整改,260款问题严重的App被约谈、曝光、下架;App强制索权、超范围收集、账号注销难等问题明显改善。2019年11月1日起实施的“两高”司法解释明确,网络平台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具有泄露用户通信内容500条以上等8种情形的,可入罪追究刑事责任。

二是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总体上说,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我国坚持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相统一,既大力培育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信网络等新技术新应用,又积极利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引导新技术应用,推动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党的十九大制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将进入快车道。据统计,2019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已达480亿元,同比增长21.52%,预计未来几年产业整体市场依然会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电商网购、在线教育、居家办公、远程医疗等“在线经济”在疫情中跑出加速度。

三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这对世界各国都是一个难题,我国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为此,我们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等法律制度,鼓励、支持和引导自主创新,持续释放科技创新活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突破互联网核心技术这个最大的“命门”,消除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这个最大的隐患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同时,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立足于开放环境维护网络安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因为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赞同。

网络安全法治为人民,网络安全法治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让我们不断提高网络安全法治意识和能力,共筑网络安全防线,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多造福社会和人民。

(作者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


(编辑:杨琳玥)